4月18日下午,省生态环境厅通过腾讯视频会议的方式举办了2023年“益企助企”第1期清洁生产审核培训班。本次培训采用案例式教学方式,旨在启发企业转变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审核 效能,助推企业转型发展。此次培训共有 900 余名生态环境系统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负责同志、清洁生产从业人员等参加。
会上,四川树美精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培训讲师苏渝老师结合精益管理理念,分享了新的节能减排思维方式,通过多项 案例阐述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何运用精益管理理念,以清洁生产审核为抓手,消除生产中的一切浪费来实现成本的最低化,助力企业在节能减排的同时降本增效。龙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助理刘永波重点从企业角度讲解了清洁生产审核七个阶段的重点内容;结合清洁生产典型案例,介绍“源头治理”的思路及实施效果,从而启发参会人员转变理念,正确运用清洁生产审核方法,助力企业实现“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污降碳、提质增效”目标,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现将两位讲师培训中的8个案例予以分享,供大家学习、参考,以期对今后的清洁生产工作有所禆益。
案例一:成都统一食品
现状:未了解成都市场需求,盲目生产,造成产品积压,高产能反而带来高负债。
启发:盲目追求产品产量,会增加库存风险,企业需了解市场,结合清洁生产审核 8 个方面中的产品调整,合理制定生产计划,减少库存、过期或过时产品带来的资源浪费。
案例二:四川中江挂面厂
现状:为抢占市场,追求生产速度,引发产品质量问题,遭遇大量退货和信誉危机。
启发:高效率的去完成一件没有价值的事情,产生不良产品,造成巨大浪费。结合清洁生产审核 8 个方面中的过程控制、产品质量等,思考企业如何产生高价值。
总结:高效率≠高价值
案例三:四川某家具厂
现状:因环保治理企业喷漆环节受限,影响连续生产,造成喷漆前的半成品库存量较大,资源闲置,企业借助清洁生产审核思路寻找解决办法,通过调整工艺、优化产品、员工管理等,提高喷漆环节的效率。
启发:当小批量连续生产过程中出现等待环节,往往是积压库存量最大的环节,即是生产中需要关注的瓶颈问题,可以通过清洁生产审核8个方面查找问题、促进变革、突破瓶颈,实现连续生产,减少生产等待中造成的浪费。
案例四:汕头某服装加工厂
现状:保暖内衣加工厂受电商冲击,利润不高,整体处于盈亏平衡点,接近亏损。经了解,企业因淡季(春夏季)产品生产成本较高,利润低,基本不生产,出现产能闲置,之后企业调整思路,淡季时以成本价承接订单,减少因产能闲置造成的亏损,反倒盈利数倍。
启发:合理利用产能;另外有时亏损也能盈利,从整个年度来看成本价的利润是很高的。
总结:大批量≠低成本
案例五:观察者效应(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是指当人们知道自己成为观察对象,而会改变行为的倾向。
现状:在行为现场实验中,企业通过调亮灯光,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产能增加。实际效率提高的原因是员工之间出现观察者效应,例如通过比学赶帮超。
启发:人的潜能浪费才是企业最大的浪费,管理见效益,可结合清洁生产审核 8 个方面中的员工、管理等,注重人员潜能的挖掘和人效提升,制定激励机制,提高积极性。
案例六:丰田安灯
现状:丰田公司每个人头上有两个灯,一个黄灯(发现产品有问题,认为是该条生产线的问题时拉黄灯,亮黄灯整个生产线停产),一个红灯(发现产品有问题,且问题严重需全厂排查时拉红灯,亮红灯全厂停产)。
启发:不要让问题被传递,质量问题要归责于下一工序,下一道工序是上一道工序的质检员,从清洁生产审核 8 个方面入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减少返工造成的浪费。
总结:技术优化≠清洁生产
案例七:蒸发结晶系统产冷凝水回收利用项目
基本情况: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中氨氮较高,达不到厂区回用水标准,造成水资源浪费。企业初步设想投资 500万元,采用生物脱氮方案,将废水处理后进行回用,但通过国家生态科技帮扶专家“点对点”指导,企业结合专家提出的从源头“分质处理、分类回用”废水处理思路,对生产废水水质开展分工段摸排分析,最终制定新的改造方案,即改进工艺、源头控制污染物产生,实现源头治理。本次改造企业利用闲置物资,投资2万元,年回用水50万 m³,实现经济效益约264万元,同时也减少氯离子的二次污染,实现生产、治污双向降本增效。
思路启发:改变思维方式、扩展问题解决思路、开拓视野,
不要局限于末端处理,而是思考、研究适用于生产全过程的污染物减排措施。
案例八:炭黑行业余热利用的情况
基本情况:炭黑工艺是一种将石油、天然气等碳质原料在高温下裂解制备炭黑的工艺,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如果不加以利用,不仅会浪费能源,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目前这部分余热20%用于生产系统的干燥用能,80%输送到发电锅炉生产蒸汽,蒸汽可以自用、外售和发电。行业引进的美国技术,从设计之初充分考虑废气、废热的循环利用,分阶段回用余热,提高余热利用率,降低能耗。
思路启发:从方案设计之初融入清洁生产理念,以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污染物产生排放以及对环境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